天津智影体检中心(医学影像诊断中心

TIANJIN ZHIYING CLINIC

预约热线:022-60888065

 肿瘤是肌体的异生物,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,其中的恶性肿瘤,又叫癌症。对人体而言,肿瘤不仅“画蛇添足”,而且危害严重,一直被认为无法治愈,所以大家普遍谈瘤色变、谈癌色变。
 
  肿瘤病不是现代才发现的病。早在《说文》《尔雅》等书中就有类似肿瘤的记载。《 灵枢●痈疽》所描述的某些症状,很多与现在某些肿瘤相似。《诸病源候论》描述“石痈”时说:“折于血气, 结聚所成,其肿结确实,至牢有根, 核皮相亲。”后世医籍中的噎膈、积聚、癥瘕、反胃、肺积、肠蕈、石瘕等,都可能包含肿瘤的相关症状。在国外,早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文献中,就有关于肿瘤的描述,公元前250年,希腊的希波拉底已把肿瘤分成良性和恶性。
 

  近些年来,在何老的临床病例中,肿瘤患者越来越多。何老认为,目前肿瘤病人比较多见的原因,一方面与废气、射线、农药、化肥等各种污染有关,另一方面,现代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,也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了很多肿瘤疾病。

 

  何老认为,肿瘤的治疗要尽量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既要重视西医手术、放疗、化疗,也要重视中医中药、针灸、气功等方法。如果在稳定期,还应注意适度锻炼。如此开展“联合作战”,标本兼治。
 
  现在,寻求中医师治疗的癌症病人往往有以下两个特点: 一是这些病人多以中、晚期肿瘤为多,二是这些病人多数已采用手术、化疗、放疗等方法进行治疗。基于上述特点,何老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和个人多年的临床实践,提出扶正治疗癌症这一重要方法,这对控制肿瘤发展、提高生存质量、延长生存时间确实能起较好的作用。除了扶正,中医治肿瘤还可攻邪,或扶正与祛邪并进,但当视症情而辨证施治。扶正可以提高祛邪的能力,祛邪能够促进正气的恢复。对患者同时进行“扶正”和“祛邪”时,其中的主次关系当视患者整体状况而定,但无论如何,“扶正” 总是必须一以贯之的原则。这里讲的“扶正”也好,“祛邪” 也好,实际上都是治本。在中医治疗肿瘤的过程中,除了要重视治本,也不能忘了治标。基于这些认识,何老提出了“不断扶正,适时祛邪,随证治之”的十二字治癌法则。
 
  不断扶正  
 
  “不断扶正”,指在癌症的中医治疗中,要自始至终坚持调整正气,培益本元,提高病人抗病能力。
 

  中医学对疾病发生的认识,都是在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基本理论上加以发挥的。何老讲的扶正祛邪,也是立足于这一基本观点。所谓“扶正”,是扶助提高人体对“邪”的防御能力,使人体达到正常功能,即所谓培“本”。明●李士材根据《内经》治病必求于本的说法提出,“善为医者,必责根本。而本有先后天之辨,先天之本在肾,后天之本在脾”,这样就明确地使“扶正”的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在培补脾、肾这个方面。“正”得到扶助,就能防御病邪,因而“祛邪”一方面是从“扶正”间接得到,另一方面是用药直接抗病制邪。

  在中医五脏之中,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。肾者,“作强之官, 伎巧出焉”,意味着肾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器官,人体的很多精巧功能都是由肾脏产生的。《难经. 三十六难》说:“肾两者,非皆肾也,其左者为肾,右者为命门。”强调了肾中阳气的重要性。明.张介宾说: “命门为精血之海,脾胃为元气之根、水之宅,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滋,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。命[有火候,即元阳之谓也,即生物之火也。”这说明“命门”是生命关键之处,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,是人体生化的来源,是生命的根本。就整个肾的概念来看,它还具备“藏精”“主水” “纳气” “主骨” “生髓” “开窍于耳及二阴” 的广泛功能。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,也是人体多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。肾精化生肾气,它包含“元阴”“元阳” “真阴” “真阳”,提示肾是节制人体生长、成熟、防御、应激、平衡、代谢等各项重大作用的所在。由此可以看出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 
  脾为后天之本。《内经》 说:“ 脾为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,能化糟粕,转味,而出入者也。”又谓:“脾与胃, 以膜相连,而能以胃行其津液。”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小肠、大肠都属消化系统。脾主运化,主肌肉,主升清降浊,主四肢,开窍于口,其华在面,脾又有统血之功,故脾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,统摄血液,使其能正常循行于经脉而不外溢的作用,主四肢、肌肉的濡养和活动。脾与胃既相为表里,又为营血生化之源,故为后天之本。这足以说明脾对全身的协调活动,特别是对饮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、合成、代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同时还对全身气血的充盈和虚衰、肌肉四肢之健旺和怠乏、面色唇口的润泽和萎枯有极大的影响。
 
  从上面的认识可以看出,中医视脾肾为本是有根有据的。扶正祛邪的治则,总的就是以扶脾、扶肾为重点。脾肾二者没有衰败,则抗病祛邪就有基础。何老对防治肿瘤,按其不同病情或以补脾为主,或以补肾为主,或脾肾双补。当然,这中间包括对气、血、阴、阳的扶助补益。在扶正的同时,并配以有针对性的祛邪(抗癌)药物,将扶正的补益药与抗病(癌)药同用,比单纯应用抗癌药更为有益,副作用更少。
 
  不论何种癌症,不断扶正都是必须坚持。扶正的目的是补益脾肾、补益气血。临床处方扶正时,何老常从四君子汤、四物汤、六味地黄汤等方剂中适当选用。一般扶正药,黄芪必不可少,至于参,有生晒参(人参)、西洋参、红参、别直参(人参),视病情区别选用。四君子汤用全方,四物则以当归、赤芍药、地黄为主。另如猪苓、制黄精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制首乌等,常不可缺少。近年也常选用绞股蓝等。归脾丸也是扶正的首选方剂。
 
适时攻邪
 
   “适时攻邪”,即适时使用中药抗癌药。所谓适时,是说在化疗或放疗,即其他医生攻邪的同时,就不一定再用攻癌中药,如果化疗等暂停或结束期间,可以适时多用些抗癌中药。
 
  何老说,他在临床工作中见到过各种肿瘤病人,绝大多数是动过手术切除了肿瘤病灶,或者是不具备手术指征,不能行手术而采用放疗、化疗的病人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手术已为病人做了极为重要的“祛邪”工作。从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,癌症的早期手术还是很有效果的。必要的手术切除一定要做,而且要做得早些。手术切除后,如果病人体内尚有残存的癌细胞,通过病人自身正气的作用,也可使这些残存的癌细胞消失或逆转,这样恶性肿瘤就算治愈了。
 
  何老认为,以攻邪为主的方法,值得推广采用,也是无数案例证实有效的做法。如果邪实明显,正气不衰,为防止复发转移,攻坚散结宜急,药量可适当用重;若一般肿瘤手术、放疗、化疗以后,病邪趋于缓解,正气有恢复倾向,但气阴损伤还明显存在时则攻邪之药宜适当减量,并逐渐配合一些扶正培本之品为妥。此外,面对邪正的矛盾,要做到“祛邪不伤正,扶正助祛邪”。至于扶正与祛邪以何者为主,二者虽有区别,但也不能截然分隔。机体情况差异很大,邪正力量对比亦各不相同,不能笼统说以何为主。大体早中期,体力未衰,气血未损,可偏重攻邪。若晚期,气血衰败,应以扶正为主,但也不能疏忽攻邪。像肿瘤这样比较复杂而病程又迂回曲折的病证,要摸出一个精确平稳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,确实要细致体味和探索。“玉石俱焚”的做法并不可取,要做到既不伤正,又不助邪,探讨恰当的扶正祛邪方案就要以“无虚虚”“无实实” 为根据,从而不至于“故疾未已,新病复起”,肿瘤铲动而病人已奄奄一息, 这是医生病人都不希望的事,因而用药要视病证而施,当用峻猛就用峻猛。如病人能承受,且有所见效,就得坚持守方,不可辍药;若是药后病人明显出现副作用,就应该调换措施,“粗工凶凶,以为可攻”的蛮干,并不妥当。扶正祛邪同时进行,可减少或者避免这种不足。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下,明确诊断为肿瘤而又可做手术的病人还是应尽量先进行手术,力争做得早、做得好。手术切摘后,结合中医治疗,这样比较妥当。对于化疗、放疗十分敏感且效果肯定的肿瘤,应该及时进行化疗或放疗,或化疗与放疗并用,同时结合中药治疗。有些病人畏惧手术、化疗、放疗,或不具备手术、化疗、放疗指征,要求单独用中医中药治疗,都要慎重对待。何老曾治疗2例老年妇人子宫癌,畏惧手术而坚决要求服中药,虽然用扶正祛邪治疗多年,至今存活,但是癌毕竟是癌,在现代医学条件下,单纯应用一种治法能延缓多久,很难估计,需要加倍注意,严密观察,定期检查,果断处理,决不能掉以轻心。
 

  至于祛邪的抗癌中药,何老常用的有猫人参、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、七叶一枝花、八月札、鳖甲、冬凌草、急性子、威灵仙、黄药子、藤梨根、鱼腥草、石见穿、蒲公英、白英、山慈姑、山海螺、守宫、薏仁、干蟾皮、野葡萄根、大黄等等。不过,很多中药都具有扶正祛邪双重功效,如白术等扶正药也有祛邪作用,而如鳖甲、薏苡仁等的祛邪药也有扶正作用。

 

  随证治之 
 
  “随证治之”,是指在癌症治疗过程中,由于症状的轻重、病程的短长,以及年龄、性别的差异,饮食、环境的不同,出现的症情多种多样,不尽相同,治疗时视症情而选择不同方药。如出现疼痛、发热、出血等症状,就要随时补入如解痛、清热、止血等等。有些轻的合并症状,如化疗后的胃口不开甚或呕吐等,就要针对症状用药。一般随症常用清、解、和、渗以及消导、开胃、调达和营、解热止痛、消肿利尿和安脏气(癌症患者失寐者不少)药。
 
  多数“证”都是癌症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症状,这些不可不知,不可不辨。以肺癌为例。周围型肺癌,病位于肺的边缘部,早期可无症状;中心型肺癌,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,症状常较明显,最初出现支气管黏膜刺激症状,常有干咳。肿瘤增大,支气管腔变狭,呼吸时可有哮鸣声。支气管远端淤积痰液,继发感染,可见发热、咳唾脓痰,亦能出现肺炎或肺脓疡的症状。癌症本身糜烂或侵及肺血管,则可咯血。癌瘤完全阻塞支气管,出现肺不张,病人常感胸闷。癌症侵及胸膜,常见胸痛,且可发生血性胸水(所谓癌性胸水)。大量胸水压迫心肺,可以出现气急。癌瘤压迫喉返神经,可出现声哑;压迫膈神经,可出现膈麻痹;压迫上腔静脉,静脉回流受阻,头面部和上半身可见浮肿。部分肺癌病人还可以出现杵状指(趾)、四肢关节疼痛和男性乳房增大等等。这些都是我们在临床上常常见到的症状,而这些症状反映了肺癌从早期到晚期的各个阶段。针对这些症状,应按照中医理论辨别清楚,仔细选方用药,“随证治之” 。肺癌如此,其他各种癌症也同样如此。在“不断扶正,适时攻邪”的原则下,掌握好“随证治之”,既有助于早期发现并了解癌症的好、坏、进、退,而且在施治效果上也明显能够提高。
 
  有些情况常常因人们不明症状产生的原因而忽视。比如的鼻咽癌病人大都接受过放疗。一般说来,经过放疗,原病灶得到控制,但在这类病人中有较多出现口腔干燥、牙龈红肿、牙齿摇落、重听等等。有些病人不了解这是放疗后的正常反应,只当是病情在发展,就急切要求医生给他加大用药剂量。有实践经验的医生,此时就会依据“随证治之”的原则,用生津、泻火、消解等方法,逐渐使病人恢复。若不明白这点,或缺乏经验的医生,听了病人的诉说,往往无所适从或者再投抗癌药,结果既减轻不了病人的痛苦,还往往造成“虚虚”(意思是使虚的更虚)之弊,无益于病,反增其苦。
 
  何老指出,治疗肿瘤疾病的十二字原则,说起来简单,但作为医生,要真能够把它领会透彻并应用到诊疗实践当中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什么时候该怎么把握,又该把握到什么程度,这些都要针对病情实际。何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运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癌症已经多年,不过癌症的辨证施治,无外乎正、邪、虚、实,并进一步分气、血、阴、阳,如此辨别,已大致可行,不宜分“型”过细,主要在于随证治之。有人主张治癌症要用软坚散结法,因为癌症一般都有癌块存在,这确是癌症的共性,也是临床上用软坚散结法的依据,但癌症同时也有它的个性,有的癌就不宜用,不可不察。

癌症治疗的“十二字”法则

创建时间:2021-06-27 21:04
浏览量:0
收藏
首页    养生    癌症治疗的“十二字”法则

影像知识

天津智影体检套餐